央企帮扶,甘肃康乐香菇多渠道销往首都市场

2023-04-13 16:14:34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丰家卫


(资料图)

甘肃临夏州地处曾经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脱贫人口56万多人。作为中国建筑旗下定点帮扶康乐县牵头单位,10年来,中建二局探索强产业、美乡村、兴文化等举措,帮助当地实现乡村振兴。作为主要致富产业,当地香菇在企业的帮扶下,多渠道销往首都市场,端上首都人民餐桌。

打通销售渠道

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何家沟村曾是康乐县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,也是中建二局在康乐县的定点扶贫村,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。

中建二局首任驻村第一书记罗恒经过逐户走访,摸索出了组织村里留守妇女和剩余劳动力纳手工鞋垫,发展手工小作坊作业的带贫增收之路。这也是定点帮扶何家沟村实施“造血”功能的第一次尝试。

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,第二任驻村书记牛军帅,决定把突破口放在菌菇养殖上。

请专家、测土、选址、筛种,菌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一气呵成,万事俱备只欠东风,就等村民的加入了。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报名摊支了一上午,连半个人影都没有。宣传不够到位?讲解不够透彻?牛书记百思不得其解。找到村里的人一打听,才知道,大家还是对这个合作社没信心。

辛苦没有白费。2021年,何家沟村菌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产运营,当年年产香菇就突破20万斤,年产值280万元,纯利润收入40万元,吸引到89户村民的加入。去年以来,驻村工作者还积极通过云筑网等电商平台,以及北京新发地、中建食堂、经销商就地收购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先后销售鲜香菇6.1万余斤、干香菇1.2万余斤,合作社收入91.72万元。而入股村民,已先后三次拿到分红,每户分红累计3415元。菌菇产业还入选第十二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。

不止“香菇振兴”,根据当地的饮食结构,利用村内的山沟,第三任驻村书记吴承坤,又以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拓展开发土鸡养殖,为村合作社注入发展新动力。先后吸纳38人次留守妇女在合作社务工,平均月工资2700元,产业造血的前景一片光明。

“脱贫后,村民干劲更足了。”吴承坤介绍,产业发展起来了,群众的居住环境就得跟上。随后,驻村工作者在何家沟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先后动员群众拆除危房29户188间,在喜鹊湾植树造林68亩,栽植行道树5.6公里,美化亮化村社道路1.8公里等。

康乐县何家沟村新颜

环境好了,村民的精神面貌随之一变。2022年,康乐县被评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”。驻村工作者结合何家沟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村的特点,投入15万元开展创建“民族特色一家亲”特色活动,先后完成制作民族团结文化墙5处,捐赠图书1000余册,打造乡村图书馆,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。

上一篇 :

下一篇 :

x

相关推荐